森達電氣
                    您的位置:新聞資訊

                    電力行業的“痛點”,你被戳中了幾條?

                    現在,電力行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業務越來越難接,這是電力人的一種共識,也是電力人胸口的痛。比較一緻的解讀都是模糊的:大環境不好,社會不行了雲雲。我想反思,我們有沒有認真分析過,為什麼現在的生意這麼難?
                           誠然,電力體制改革,有利于電力行業發展、市場繁榮規範,但是,與此同時,電力行業也存在一些體制性、結構性、原生性的問題,緻使電力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受阻。下面,我們來看看電網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吧!
                    一、國内成套廠主要面臨以下幾大發展問題:
                           1、訂單不穩定,生産不均衡;

                    電力行業的“痛點”,你被戳中了幾條?

                    2、資金壓力大,周轉有困難;
                           
                    在國家銀根緊縮政策下,電力成套廠面臨的現金流問題越發嚴重。電力行業的工程項目前期基本都需要墊資,成套廠的業務量越大,資金壓力也越大,現金流問題嚴重地凸顯出來。而目前成套廠的主要目标客戶房地産因銷售壓力越來越大,在銷售及付款上給成套廠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尤其現在國家的金融政策不斷趨嚴,銀行借貸要求高,民間融資不僅成本高,而且風險高,這也造成成套廠的資金壓力一直在增加,所以,現在很多中小型成套廠進入一個怪圈:遇到大工程不敢接,怕錢轉不過來;遇到小工程卻不願接,怕錢要不回來。
                           3、技術開發難,利潤做不高;
                           
                    随着電力系統的優化,以及智能電網的快速發展,成套設備也呈現系統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趨勢,過去的簡單裝配、模仿制造已不再符合技術的發展要求,成套廠也面臨着關鍵的技術轉型升級問題,亟待在整體系統方案的技術設計能力、功能優化設計能力以及系統結構設計能力等方面予以加強。
                           因為大多數的成套廠還屬于小型企業,還是停留在簡單的組裝過程,因此,技術含量并不高,他們想做産品開發,苦于人才和資金問題遲遲沒有發展,因此,與其他同台競争的企業相比又沒有太多的差異性,因此利潤又做不高。
                    二、電力設計院發展瓶頸:
                           1、建築業總産值大幅度"跳水";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建築業總産值達180757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全國建築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4.3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6%。而與之相對應的設計類收入驟降37.66%,淨利潤下降19.78%。如圖所示:

                    電力行業的“痛點”,你被戳中了幾條?

                    可以看到,建築業總産值大幅度跳水,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設計收入也呈斷崖式下跌。一個工程項目中,設計部分占到工程總投資的3%--10%合理範圍在4%--8%之間,取平均6%數來看:

                    電力行業的“痛點”,你被戳中了幾條?

                    2014年,設計企業收入5398.41億元;2015年,設計企業收入3365.3億元營業收入下降37.66%,共計減少2033.11億元,這個數字除以6%,得出:建築項目工程投資總額減少33885億元(約3.4萬億)

                           2、政府大力推廣"設計、施工一體化"模式,設計院準備不足。


                    電力行業的“痛點”,你被戳中了幾條?

                    三、當前電網三産公司存在的困境
                           1、市場化生存能力薄弱
                           
                    電網三産公司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多經企業,他們相對規模小,産業結構單一。現階段多經的業務定位是與主業密切相關的領域,例如,電力工程、電力物資、主業的物業服務等。多經企業的業務需求方基本上就是對應的電力主業機構,市場化程度不高,從而導緻電力輔業人員的市場化意識、市場化能力不足。此外,由于電力系統的特殊性,關聯業務的收益水平非常豐厚,導緻電力多經企業沒有開拓社會業務的壓力和動力。
                           2、市場觀念淡漠,企業定位模糊,發展思路不清
                           多經企業不主動參與市場競争,主要表現我缺乏競争和創新意識,承受風險的能力差。這種“背靠大樹好乘涼”“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電力公司對多經的束縛太多,他們不僅存在着經濟利益的關系,在經營目标、行政命令等方面,電力公司對多經企業進行支配和控制,經營管理方式需要按照電力公司的要求設定,有的甚至照搬電力公司的管理的模式。造成多經企業自身既無壓力又無内在的動力,市場适應能力極差,對于自身發展方向不清楚。
                           3、員工結構複雜,待遇參差不齊,大部分職工素質較低
                           
                    目前在多經企業工作的職工構成主要有三類:

                    5.webp

                    四、電網建設财務管理三大問題:
                           1、财務核算不準确;
                           
                    在電網建設工程如果要求财務人員全面掌握工程計算是否準确,定額标準是否合理,取費項目是否齊全,既不現實也超出了财務人員的管理職能。這就可能造成在實際工作中财務人員按合同辦理業務,而合同本身可能不合規。并且在實際核算過程中,存在建設單位通過大量的招待費、咨詢費等來擠占和挪用基建費用等。會計核算與工程實際支出有出入,存在沒有按照項目來歸集工程的成本,成本打捆入賬情況,成本歸集口徑和工程概(預)算書不符,與工程現場實際發生的成本也不相符,給後續的工程結算和資産的管理帶來了許多的問題。
                           2、造價失控;      
                           在電網建設工程的造價控制環節中,财務部門隻是起到一個輔助的角色,這就造成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可能出現與國家的招标法規、合同簽訂規則不符、合同内容與實際所需不符的招标合同,存在合同管理的風險。另外在資金支付環節中,因财務人員對工程項目的具體實施和進度情況都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對工程建設部門提供的工程需求款項的支付申請隻能依賴于工程建設部門提供的書面材料上,支付申請款項的真實性有待商榷,造成資金支付存在風險。
                           3、竣工決算缺乏合理性;
                           
                    電網建設工程的竣工決算管理是整個基建工程項目全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工程項目投資效益的分析、竣工決算後所移交的資産的管理和工程項目竣工決算報告編制的全面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等息息相關。盡管近年來,電業局對工程竣工決算報表編制的及時性和報表質量的真實性上都加強了監督和考核力度,但是仍舊存在着許多的問題。例如,有些工程整體投産之後,有關的工程費用沒有及時進行結算,這就直接影響了工程竣工決算報表編制進度,使得竣工決算報告不能按照規定完成編制和審批,導緻資産入賬時間被拖延。有些工程項目由于财務人員與工程人員的溝通不足,導緻工程決算報告編制質量較差,報告中資産與實際資産名稱、規格不一緻,給竣工決算後資産移交帶來困難。
                    五、EPC企業轉型升級難點重重
                           1、企業的規模較小,融資能力較低,抗擊風險能力低
                           
                    在大型工程承包中,需要的流動資金很大,而大多電力施工企業恰恰在這一點上是短闆,不能滿足承包大型項目流動和周轉資金的需要,我國銀行對企業的信貸額度較低,難以滿足承接大型工程的需要,由于信用額度受限,大多企業連參與大型工程招投标的機會都無法實現。
                           2 、企業缺乏平台化運營,制約了工程總承包的發展
                           
                    當今大型電力招标工程通常采用EPC形式,涉及設計、采購和施工,要求承包商擁有這些方面的綜合實力和經驗,而長期以來我國缺乏類似國外的工程咨詢公司,在工程咨詢、項目管理等方面還沒有形成一支獨立的工程咨詢服務力量。施工企業由于缺乏工程設計或工程咨詢的平台,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使得電力施工企業開展總承包僅局限于施工承包或勞務輸出,在電力建設市場中處于産業鍊的最末端。
                           3、高素質的經營人才匮乏
                           
                    企業進行大型工程經營需要大批高級的金融、貿易、技術、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而我們電力企業恰恰缺乏這方面的複合型人才,人才瓶頸已經成為當前電力企業轉型升級的明顯障礙。
                           4、承包商之間缺乏信任,“各自為戰”,低價惡性競争
                           
                    國内各承包商之間缺乏信息共享,互不信任,難以進行有效地合作與信息交流,戰略布局缺乏系統研究和統籌協調,企業“各自為戰”、惡性低價競争問題嚴重。某些競争者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采取不正當的競争行為,低價惡性競争,對自己的競争對手進行非正當的刻意打壓,沒有形成協調合作,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雙方的利益,産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并嚴重破壞了電力企業的形象。
                           5、對大型工程項目缺乏調研,增加項目運作風險
                           
                    在參與大型電力工程投标前,大多企業出于資金成本或時間等因素考慮,難以對項目進行系統全面的考察,對業主的信譽和财力,項目的資金來源可靠程度以及工程款的支付能力缺乏調研,将增加工程承包風險。其次,對項目所涉及的政治、法律及經濟形勢的分析估計不足,最終可能導緻嚴重的經濟損失。
                    六、電力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日趨惡劣
                           1、相關職能部門索拿卡要現象普遍,協調費用高
                           
                    近幾年來,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空前,地方政府空前忙碌,導緻“索拿卡要”協調收費司空見慣。例如某公司施工的一個500k V送電線路工程,僅一個标段就繳納鐵塔征地協調費用高達125萬元,房屋拆遷協調費用達70萬元,合計兩項協調費用就高達195萬元。如此高昂的協調費用,無論從工程概預算編制還是施工企業投标報價,均不可能列項計費。其結果往往是反複扯皮、反複協調、時工時停,最終是施工單位迫于工期壓力割肉承付,從本已吃緊的直接成本或者微薄的管理費用中墊支,緻使施工企業經營壓力空前加大。
                           2、工程協調難度極大,阻工事件頻發
                           
                    電力法、物權法的頒布實施,建設用地征購和房屋拆遷等補償工作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審批權限和程序,必須取得與戶主的補償協議方可實施,杜絕了以往“三邊工程”先用後征的現象,而補償協議的取得以及相關手續的報送與審批占用時間長、扯皮多、難度大、開支大,導緻工程進展緩慢。
                           3、房屋拆遷、土地征購、青苗補償費用收不抵支,施工企業巨額虧損
                           
                    電力工程初步設計概算有關房屋拆遷、土地征購、青苗補償等建設場地占用及清理性費用通常是根據工程所在地政府頒布實施的補償标準估算的,施工企業投标報價更是如此,但由于時滞效應,實際施工理賠時,常常遇有政策性補償标準提高的現象。同時,由于電力法、物權法的頒布實施以及社會民衆維權意識的提高,戶主漫天要價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實際補償單價大幅上漲,有的地區甚至實際賠償單價高出标準30%以上,從而導緻施工企業數以百萬的巨額虧損。
                           4、市場競争加劇,施工結算價格逐漸降低
                           
                    随着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和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招投标中壓價現象不斷出現,不公平競争明顯加劇,施工企業利潤空間縮小。施工企業要參與行業外的市場競争更是處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施工企業生存危機嚴重。
                           5、施工成本和風險劇增
                           
                    電力施工企業經營中的成本和風險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用工成本。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文件和政策,伴随而來的是民工工資上漲,分包費用大幅上升。2003年以前普工單價一般在20~30元/工日、技工單價一般在35~45元/工日,現普工單價與技工單價已大幅上漲,而從某個角度來說,定額費用不升反降,電力行業施工定額基價和取費标準均有所下降。
                           (2)拆遷賠償費用大增。随着經濟不斷發展,送電工程路徑選擇越來越困難,走廊拆遷賠償費用大幅度上漲,一些地區甚至成倍增長,造成了送電工程其他費用的持續上漲,遠遠超出投标或簽合同時的價格,而這些風險在施工投标時是無法完全掌握的。
                           (3)業主嚴格控制超概,結算風險加大。國家電網公司同業對标指标中,概算可控率是其中一項重要考核指标。多數省公司為滿足國家電網公司同業對标要求,明确提出了工程項目竣工結算費用原則上均不能超過審批概算的規定,并下發專項辦法給予支持。結算價格層層下壓,業主在辦理結算時嚴格按照竣工結算不超概的原則執行,結算增加費用相當困難,許多本應增加的費用也無法增加。
                           (4)技術裝備落後。電力施工企業習慣于利潤微薄、負擔沉重、積累不多的經營狀況,長期以來計劃利潤中的技術裝備沒有得到兌現,未能投入必要的資金支持,緻使施工企業的技術裝備日漸陳舊落後。施工機械是施工企業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企業的施工裝備如不能得到及時更新,将會給安全施工留下極大隐患。企業負擔沉重。國企的現狀也不容樂觀,因為,國有電力施工企業大多是老企業,企業辦學、辦醫等社會問題較為突出。由于政策的不配套,地方政府接收企業辦社會職能的精神得不到實質性落實,企業仍需付出相當的精力和财力繼續維持現狀。在職職工中,内退、工傷、長病、長學、歇崗、下崗、離崗帶小孩等問題負擔較重。還有自願辭職人員、大小集體等也亟待解決。國企職工分流安置難,勢必影響企業的市場競争能力。
                           (5)人力資源匮乏。 不僅僅是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的匮乏也是國有企業的一大軟肋。國有電力施工單位作為曆史特定條件下的産物,多數自身先天不足,依賴于主業,人員素質、職工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不高,尤其是人才短缺問題較突出,對管理型、技術型、生産骨幹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由于體制的原因,分配差距無法拉得更大,導緻内部的人才留不住,留住了又無法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外面的人才又引不進來,引進來了又待不久,造成了人才難以引進,富餘人員難以分流,嚴重地制約着企業的發展。企業機制急需改進。随着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企業的體制和機制的不适應性已開始凸現,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等弊端充分顯露,企業體制和機制不活,規範的公司制改革一時難以推行,企業參與市場競争的後勁不足。單一的經營格局無法參與市場競争,企業缺乏立足于市場的主導産品和拳頭産品,企業生存狀況受電力宏觀形勢的影響非常嚴重。
                           因此,我們需要徹底改變單兵作戰、業務粗犷的經營模式,采用抱團發展、分享共赢的機制;延伸産業鍊,實現資源互補、異地共享、獲得額外業務與收益;采用合理的股權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創造性、積極性與協作性;充分發揚工匠精神與創業精神,打造團隊的核心競争力,以此把握電力市場改革的機遇,在未來十年把事業越做越強!

                     docimages_0

                    來源網站:http://news.byf.com  百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