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聞資訊
我國能源低碳環保轉型關鍵及路徑分析
能源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動力。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
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必須從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十三五”時期是我國低碳轉型的關鍵期,我們要在節能提效、減煤、發展非化石能源、穩油增氣、推進新型城鎮化等多個方面發力,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共赢。
我國能源發展的時代背景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期。推動能源革命,有着重要的時代背景,乃大勢所趨。
第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是我國經濟向形态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
同時,我國能源發展也有了新态勢。一是總量增速放緩。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0.9%,用電量僅增0.5%。二是能源結構逐步優化。煤炭的年消耗從“十二五”前兩年的增量較大,到“十二五”後兩年的負增長,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達到12%。三是更加注重能效和環境。四是能源科技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期。
引領經濟新常态、落實發展新理念,對能源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當前,我國能源發展處于戰略轉型期,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生産消費革命。要充分認識速度變化是發展的必經階段、結構變化是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内在要求、動力轉換是能源發展的根本出路,積極探索和找準工作着力點。
第二,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十三五”時期需補短闆,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對推動能源轉型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十三五”時期,我們要補齊環境短闆,環境質量應明顯改善,污染排放和碳強度應有明顯下降。在這一過程中,能源轉型是基礎,其必要性是顯然的。而且低碳轉型的技術和經濟的可行性也日益增加,這為實現能源轉型提供了良好條件。
第三,實現2020年國家低碳發展目标的需要。我國2009年确定了2020年的低碳工作目标:到2020年單位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2015年我國提交的《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進一步提出了2030年的低碳發展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争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而這些目标實現的關鍵在于對能源進行大踏步地、徹底地改造。
第四,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啟了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的新階段。《巴黎協定》指出的目标和方向,是人類發展路徑創新的新成果。走綠色、低碳之路是一場國際比賽,我國要在這場比賽中不落伍并争取主動,能源革命是關鍵。國際經驗表明,高碳發展并非通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低碳發展之路可以通向現代化。國内外形勢都充分說明,推動能源革命,實現低碳發展,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的路徑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确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決勝階段,也是能源革命發力提速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着力推動能源生産利用方式變革,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這為“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轉型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從國内、國際兩方面,準确把握“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形勢,積極應對能源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深刻認識、主動适應和引領新常态,推動能源生産消費革命邁出堅實步伐。
一是通過産業結構調整、抑制不合理需求、技術進步、能效标準管理,多管齊下節能提效,實現“能源總量和強度的雙控”。具體來說,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标準煤左右;能效低、能源強度高的狀況,應有明顯的改觀,做好“去産能、去庫存”,防止産生新的産能過剩。
二是大幅度減煤。在“十三五”時期,不再增加煤炭消費量。這是産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也是大氣污染治理的必然要求。其中,“散煤替代”是“十三五”時期的一個重要工作。要用氣、電、餘熱、可再生能源等實現大量散燒煤的替代。
三是大力度、高質量發展非化石能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水、風、光、生物質、地熱能和海洋能等,降低成本。
四是穩油增氣。要提高燃油标準,發展新能源車。同時,加強石油的替代,擴大天然氣使用範圍。天然氣(含非常規)是相對低碳的化石能源,要努力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到2020年要提高到10%以上。
五是發展智慧能源互聯網。電力系統向可再生能源的适應性變革,是能源體系低碳轉型的重點。在這一過程中,要與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同時要把橫向的多能互補和縱向的源、網、儲等結合起來,發展智慧能源互聯網。
六是在新型城鎮化中堅持低碳設計,推進農村能源形态的進步。“十三五”時期影響能源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城鎮化。城鎮化特别是基于燃煤的傳統城鎮化可能會加重環境負荷,因此,我國的城鎮化需要精心設計。比如,提供方便的公共交通以及節能、環境友好的建築,減少職住分離,注重梯級用能,等等。此外,還要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以分布式低碳能源網絡滿足用能的增量。要因地制宜,用天然氣、光、風、生物質、地熱等,以及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加上大數據智能化管理,推進農村能源形态的進步。這些都是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内涵。
時間:2016-08-18 11:18 來源:中國能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