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企業發展思路已悄然改變
為了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和促進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和優化升級,以能源裝備發展引領制造強國建設,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以及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圍繞确保能源安全供應、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三個方面,确定了15個領域的能源裝備發展任務,其中就涉及數項風電裝備發展任務。對此,業内相關專家表示,我國目前正處于由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轉型的關鍵期,這也就意味着對風資源的有效利用、風電機組設計制造等在内多個方面較以往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此次發布的《實施方案》是能源領域貫徹《中國制造2025》的具體舉措,将積極助推我國包含風電在内的新能源裝備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經過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大部分風電整機企業的發展思路早已悄然改變。
現狀:陸上風電已達領先水平
記者看到,《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前圍繞推動能源革命總體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發展的關鍵技術并開展示範應用,制約性或瓶頸性裝備和零部件實現批量化生産和應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給和助推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2025年前的行動目标是,新興能源裝備制造業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較完善産業體系,總體具有較強國際競争力。有效支撐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部分領域能源技術裝備引領全球産業發展,能源技術裝備标準實現國際化對接。
與此同時,《實施方案》還重點确認了15個領域的能源裝備發展任務。具體到風電方面來說,《實施方案》明确提出,未來将開發适用于輪毂中心高度100~200米大型陸上風力發電機、掌握自主知識産權的5~7兆瓦級大型風電機組、10兆瓦級大型風電機及關鍵部件設計制造技術、變流、變槳等子系統智能融合技術、發電機高性能控制技術、基于大數據的風電場群智能運維技術,重點突破超長低風速葉片、超大功率高溫超導風力發電機、大功率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等。
事實上,記者梳理發現,經過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大部分風電整機企業早前片面追求機組單機容量大、新機型下線速度快、急于批量安裝等思路早已悄然改變。
目前,國内一批企業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聯合設計以及自主研發等方式,使我國陸上風電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
從中國風能協會今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簡報》的機型分布上來看,2015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中,2兆瓦風電機組裝機市場份額首次超過1.5兆瓦機組,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50%,1.5兆瓦機組和2兆瓦機組仍占市場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達到84%。
與2014年相比,1.5兆瓦機組市場份額下降了12個百分點,而2兆瓦機組所占市場份額上升了9個百分點。2.1~2.5兆瓦機組市場份額達到12%,其中主要是以2.5兆瓦為主。2.6兆瓦至3兆瓦機組市場份額達到2%,平均裝機功率呈逐年增長趨勢。
與此同時,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複雜特點決定着我國風電機組将面臨高溫、高濕、高海拔、鹽霧、風沙、低溫等工作環境,并需要能夠抵抗台風、沙塵暴、雷電、冰凍、海上浮冰等災害性氣候。因此,整機設計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對風機進行個性化設計。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随着近年風機市場競争不斷加劇和研發技術不斷升級,目前一些企業已經結合我國氣候和風資源等特征自主研發出與之相匹配的風電機組。
例如,明陽風電集團生産的1.5兆瓦抗台風型風機是專為中國南方多台風地區設計的機型,具有極強的抗台風性能,他們還針對西南地區高原高海拔、高陽光輻射以及凝露等氣候特點,研發出了高原型低風速風電機組等。
在業内人士看來,此次《實施方案》的發布一方面是與《中國制造2025》總體工作部署統籌銜接;另一方面,該方案瞄準制約我國目前能源産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将之作為提升能源裝備制造業水平的當務之急,必将對我國風電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注:海上風電機組研發有待提速
相較于陸上風電而言,從目前來看,經濟性仍是高懸于海上風電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即使是在目前海上風電發展最快的諸如英國、德國以及丹麥等國,高風險、高投資的海上風電也被視為需要特别審慎對待的投資選擇。
就我國而言,資料顯示,從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核準建設至今,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已有8年時間。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海上風電并網容量已達75萬千瓦,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業内普遍認為,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以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的大型化是降低海上風電成本的途徑之一。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15年底,在所有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單機容量為4兆瓦的機組最多,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5.2萬千瓦,占海上裝機容量的34.69%,其次是2.5兆瓦機組,裝機容量占18.48%,3兆瓦裝機容量占比17.74%,其餘不同功率風電機組裝機容量占比均不到10%。我國目前單機容量******的是6兆瓦機組,除了原有聯合動力和明陽風電的産品,金風科技在2015年新增吊裝一台6兆瓦機組,海上風機大型化趨勢日益顯現。
另外,在秦海岩看來,海上風電代表着風電技術領域的前沿和制高點,加強技術研發正是降低其發電成本的重要驅動力。
方向:未來重點研發10兆瓦級海上大功率風電機組
此次發布的《實施方案》,為我國海上風電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實施方案》明确指出,未來将重點研發10兆瓦級海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海上漂浮式風力發電機組及各種基礎結構等。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國内風電企業正陸續加大對海上風電技術研發。其中,作為國内最早的海上實踐者華銳風電近年來在該領域已積累了不少經驗。
據介紹,該公司專門建立了華東子公司聚焦海上風電,并陸續建立了江蘇鹽城基地、臨港基地和上海基地三大風電裝備和整機出口基地,具備了3兆瓦、5兆瓦和6兆瓦全系列風電機組的生産能力。同時,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和江蘇省(華銳)海上風電研究院兩大研發中心,成為華銳風電保持海上風電技術優勢的根本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近日獲悉,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綠色環保能源公司牽頭的“十三五”期間科技攻關項目“漂浮式深遠海科技項目”,邀請了華銳風電等廠家和研發機構共同推進,目前正在立項申報階段。據了解,漂浮式風電機組以安裝在浮動平台上、通過錨索固定的方式實現,這種技術将有效突破近海限制,從長遠來看,其發電效益更高。
此外,《實施方案》還提出未來将重點研制海上風電設備運輸船、吊裝船等施工維護裝備。業内預計“十三五”時期随着上述項目的積極推進,屆時海上風電發展将走得更快更穩。
來源網站:電氣資訊-百方電氣網 |